成立背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关于学院

成立背景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校始终肩负“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自1955年建校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现代邮政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光电信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7个教学单位,以及网络技术研究院、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可信网络通信2011协同创新中心,并设有研究生院。目前,学科专业已经涵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涉及22个一级学科。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

学校拥有着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科技新星、省部级“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5个、北京实验室1个、各类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同时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有7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5个本科专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开始积极破解“新基建、新经济、新动能”背景下的应急管理难题。在这一过程中,应急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急专业技术的创新、应急专业知识的普及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我校作为国内信息通信领域的最高学府,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始终保持着突出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并长期致力于应急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急专业技术的创新、应急专业知识的普及。为充分发挥我校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独特优势,我校正在积极筹建以5G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为主要特色的智慧应急管理学院,以打造国家级的应急管理教育实训基地、国际领先的应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级的智慧应急管理工程认证中心为主要目标,重点推进应急知识普及化、应急人才专业化与应急技术产业化。